好像不会写日记了。总觉得鸡毛蒜皮的入不得文字,于是乎,一出手就是想生孩子美妙的文章。似乎鸡零狗碎的,拉拉杂杂的没什么好记录的。长此以往,发现自己的日子是不连贯的,是断断续续的,甚至是留有空白和遗憾的。要想从中梳理出人生的轨迹,捕捉闪光的足迹,仅凭回忆是不可靠的。还是老老实实,一笔一划地书写今天和明天吧!
真的敬佩鲁迅、巴金、茅盾等人的恒久毅力,几十年来点点滴滴笔录不辍。他们的日记不仅仅记录了自己的日常杂事,而且还成为了具有史诗价值的资料,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特质。是啊,比不上文学大家的历史风范,那就书写咱小家子的庸常岁月吧!
每天醒来,都有梦境需要记录。要是积少成多,该是一部现代版的《周公解梦》了。不懂易经,此梦彼梦,有着怎样的隐语,暗示着怎样的吉凶,我不得而知,只管如实地记录而已。天空的质地是瓦蓝瓦蓝的,蓝的通透,群星璀璨,明丽闪烁,纯净极了;深邃,悠远,宁静,犹如一幅梦见自己生孩子世界。脑海里闪现出一个词汇——蓝钻,闪着妖媚的光泽。钻石的切面多变,棱与棱、角与角、光与光的相融相映,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出这幅天体的美轮美奂。
上午,发了一通感慨:你说,名利于我何干?健康是第一要务,生命没有了,还要什么名,什么利呢?如果,每天什么也不想,随心而动,干好本职工作之余,就是锻炼身体,该是多么轻松而美妙的生活啊!人为什么要有思想?就拿学生而言,他们无非是想得到一技之能,工作,吃饭,睡觉。如此往复,过着没有思想的简单的日子。我偏偏要唤醒他们麻木的心智,说什么文学就是人学,说什么别做行尸走肉,要提升自己生活的品质。这不就像伊甸园里的蛇诱惑梦见自己生孩子偷吃禁果,变得聪慧而知道羞耻吗?有了思想,就有了无穷的欲望;欲望难以实现,就有了无穷的痛苦。
职称晋升到头了,工作也算安稳了,家庭也够幸福了,我还折腾什么呢?本来写周公解梦是愉悦心性的,当它成为一种梦见自己生孩子,搞得身心疲惫,甚至有损健康与快乐时,还有坚持的必要吗?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?其实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梦见生孩子可怕而可悲的。
下午,读梭罗的《寂寞》。先看了一下他的生平,计算出他去瓦尔登湖隐居时才28岁——这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龄啊!然而,他在无人区一住就是两年。当他返回到俗世,人们最梦见自己生孩子的话题就是对他说:我想你在那儿住着,一定很寂寞,总是想要跟人们接近一下的吧,特别在下雨下雪的日子和夜晚。
这也是领结婚证日子怪人,静说。我摘出一些别样的句子,读给静听。“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,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。”一旦置身于大自然中,亲近,融合,“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。”与《老残游记》中《明湖居听书》里的语句“声音初不甚大,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:五脏六腑里,像熨斗熨过,无一处不伏贴;三万六千个毛孔,像吃了人参果,无一个毛孔不畅快。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“牛蛙鸣叫,邀来黑夜,夜鹰的乐音乘着吹起涟漪的风从湖上传来”。瞧瞧,这个“浸润”、“邀来”、“乘着”等字眼的使用,是多么的灵动啊!
“在瓦尔登湖中,很显然他们能钓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多种多样的性格,而钩子只能钩到黑夜而已”。垂钓的是性格,钩到的是虚无,人们空手而归,“又把梦见留给黑夜和我,而黑夜的核心是从没有被任何人类的邻舍污染过的”。当今还有没被人类污染过的圣土吗?
“在任何大自然的梦见自己拉大便中,都能找出最甜蜜梦见自己生孩子,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,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忧悒的人也一样”。日月星辰,电闪雷鸣,波光树影,疾风劲雨,花草昆虫,动物鸣唱,松针落叶……每一个声音和景象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友爱,都是他的同类,他的朋友。“有时,我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,好像我比别人更得诸神的宠爱,比我应得的似乎还多呢;好像我有一张证书和保单在他们手上,别人却没有,因此我受到了特别的引导和保护。”这是一颗感恩的心在跳动——我与他有着不谋而合的感恩情愫,我所拥有的一切,都是苍天对我的眷顾与垂怜。时常自问:我有何德何能,受到如此恩惠?世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允,似乎付出的多,回报的少,总是忿忿不平。面对瓦尔登湖一池的幽静,浮躁的心灵就会渐渐宁静下来,消散了鄙俗的伤感。“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,我相信,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”。当今,我们享受着的是什么?我们像挑山工那样艰难地攀登着,倍感疲惫不堪,担当着的又是什么重负呢?
“我从微明的早起就进入了漫长的黄昏,其间有许多思想扎下了根,并发展了它们自己”。雨夜漫长,雪夜漫长,我且受用这漫长的寂静的时光,与时间老人对话,与智慧老人对话——心灵契合。原来思想也像植物,是会生根发芽的啊!然而,我们的思想扎根的土壤是什么?金钱,地位,名利,还是欲望?
“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?我已经发现了,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形接近”。读此,我们会心地笑了,多么形象的比喻啊?心灵与心灵靠拢,不取决于时空的距离,是共鸣的志向与情趣。在廉价的社交中,拥挤喧嚣的人群中,空间的距离并不能使两颗心更为接近,互相的干扰和彼此的牵绊,才使人们感到寂寞。孔子曾说过,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。周作人在《结缘豆》一文中写道,人是喜群的,但他往往在人群中感到不可堪的寂寞,有如在庙会时挤在潮水般的人丛里,特别像是一片树叶,与一切绝缘而孤立着。我们的感受何尝不是如此呢?想起泰戈尔的诗句: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/不是
生与死的距离/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/你不知道我爱你。这才是真正的寂寞啊!寂寞不在夜深人静独处时,而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,茫然,无依。
“一个聪明人必需在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那里挖掘他的地窖。”储存他的智慧,储存他的能量,储存他的认知,大自然包容一切,融进其中,乐在其中。这种感悟排除了孤独与寂寞。
孔子说得好,德不孤,必有邻——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,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。读到这里,重新检索时间,那是十九世纪,惊叹孔子的学说被这个西方人引用。“我只知道我自己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;可以说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一个舞台面,我多少有着双重人格,因此我能够远远地看自己犹如看别人一样”。我们何尝不是几重人格的矛盾统一体呢?自私与大公,狭隘与宽宏,消极与积极,阴暗与光明……不胜枚举,犹如镜子的两面,都得面对。
“一个在思想着在工作着的人总是单独的,让他爱在哪儿就在哪儿吧,寂寞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。真正勤学的学生,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,寂寞得像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”。惊叹地拍案而起,太形象了。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志同道合的人们之间,或许时空距离很近,或许很远,但是不管是近是远,最终他们都会产生共鸣。
“我们生活得太拥挤,互相干扰,彼此牵绊,因此我想,彼此已缺乏敬意了”。
在茫茫人海中,擦肩磨踵,近在咫尺,却形同陌路。身体的接触,并没有拉近心灵的距离,看到的是假恶丑。相反,天涯海角,距离产生的是美丽。“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皮肤上,所以我们不必要去碰皮肤”。
“是什么药使我们健全、宁静、满足的呢?太阳,风雨,夏天,冬天——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,他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康健,这么多的欢乐!”面对这样纯净的文字,我像个失语者。此时,语言是多余的,是毫无意义的。跟着梭罗,回归大自然,疗治人类心灵的创伤。由衷地赞美青春女神希勃:她也许是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健康、最强壮、身体最好的少女,无论她到哪里,那里便成了春天。
这时,电话响起,是通知周五下午十五点到市民盟开会。一口答应下来。咀嚼着梭罗的精美语句,精致的心情,感悟着心灵的宁静,想起徐迟。他说:这是一本静静地书,极静极静的书,一本寂寞的书,一本孤独的书,一本一个人的书。只有当读者的心安静下来之后,才能进到这本书里去。
我读进去了吗?还没有思考出所以然来,电话再次响起。又是一个会议的通知,周六上午九点,出席在沈阳皇姑区长江街9号(好景商务酒店)召开的“辽宁省散文学会年度获奖研讨会”,由鲁迅文学奖得主谈创作。出席大会的还有德高望重的王充闾、刘兆林、彭定安、周兴华,久仰大名的康启昌、文畅、崔春昌等散文界的前辈与同仁。特别提醒与会者把自己的书籍带过去,以便研讨交流。
两个会议的日程发生了冲突,去沈阳开会,得周五上午动身。回到家里,赶紧上网,咨询车次与路线。初步,三套方案,基本如愿落实。得知沈阳的严寒,还没有御寒的衣服,想必有车接车送,还是不成问题的吧。一切搞定。跳跃思维,语无伦次。友人质疑:你到底想要什么呢?
我回答不上来,就是心里好像有什么放不下的东西——是以记之。
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